如果谈到光伏制造业,全球超过60%的光伏组件都是中国制造的,光伏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,但中国光伏制造商多为民营企业,他们的日子很难过,主要是国内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太高,不敢跟欧美发达国家比,只是对比同槽抢食的国企央企,顿觉自己都是后娘养的。

刚刚荣获CREC2018中国十大分布式光伏系统品牌的南京国绿能源有限公司,则坚定地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——自发自用型企业屋顶光伏投资。国绿能源营销副总苏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部分地区的企业自发自用屋顶项目,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,我们已经做好资金储备,计划在2019年投资100MW此类型项目。” 但苏勇还借此机会谈到以下独特看法:

无论是当年“金太阳”按申报装机容量补贴,还是后来更聪明的按发电量发补贴,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,但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,后面光伏项目对补贴的依赖度会降低,但有一个“病根”始终都没有治愈,那就是水涨船高的项目开发“路条费”(资源获取渠道费)。光伏补贴力度大的时候,会出现路条方“囤积资源”坐地起价的怪现象,投资商为了获取更优质的光伏屋顶资源,必然以支付高额“路条费”为代价,反倒伤害了补贴的初衷,光伏投资企业也深受其害。(ps:听说风电行业的项目开发路条费都到0.8元/w以上了,恐怖!)

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主要是力图从电力生产和售电端强制摊销绿电配额。而那个传说中的绿色电力证书(简称“绿证”)自愿认购体系,由于缺乏配套强制政策或奖励措施,在新能源界的“朋友圈”里“炫耀”了一阵后就没有然后了,圈外人听到“绿证”都一脸懵逼。如何把“绿证”和全社会的企业和家庭的责任和利益关联起来,这不是三部委能独立搞定的事情,更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国家战略层面去推动。

光伏荟 张丽广
淘光伏声明: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,淘光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本文编辑:光伏侠客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aopv.cn/zixun/28311.html
投稿联系:仲先生 18052542359 新闻投稿咨询QQ: 27387855 邮箱:27387855#QQ.com(请将#换成@)